升旺来菌类资讯网
首页 > 菌类文化 > 浙江龙泉灵芝发展简史

浙江龙泉灵芝发展简史

■史前时期 龙泉灵芝是中华灵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集与使用时间至少可追溯到68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5000年前生活在现龙泉市境内牛门岗的先民已经学会采集与使用“药用”灵芝。 ■三国赤乌年间(238—251年) 三国东吴赤乌年间,槲衣仙人(又称“槲衣子”)在凤凰山上炼丹。因炼丹所需,槲衣子着手研发道家种芝术,以道术种植灵芝,凤凰山成为龙泉灵芝发祥地。 ■北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 出生于龙泉城区北隅的吴应能真人住持凤凰山奉灵宫,修行道学、炼丹治病。吴应能感念宋徽宗宠遇,又深感民艰,以期“施德济民”,以道家种芝术为基础,结合龙泉当地自然资源禀赋,首创“埋土法”种植灵芝,开龙泉灵芝人工种植先河,被后世芝农尊称为“龙泉灵芝人工种植之祖”,俗称“灵芝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 《龙泉县志》记述:“南宋建炎三年己酉冬十一月芝产前太常少卿季陵居屋”(季陵,龙泉城南宏山人,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建炎初从宋高宗至扬州任太常少卿)。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南宋龙泉籍词人管鉴写下:“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管鉴,字仲明,龙泉后甸村人,历任建宁通判、广东提刑等职,词作被选入《永乐大典》等典籍。 ■南宋末 南宋末龙泉籍诗人真山民在《初夏访刘道士》中描述灵芝:“白云随杖履,伴我到山房。暑薄疑天别,林深见路长。术芝皆道味,花竹亦诗香。更待荷花后,来分半榻凉。” ■元代 元代前期,龙泉籍“诗学之宗”杨载过凤凰山时,写下《题万寿宫》诗:“采芝西风山,逍遥碧霞里。夜闻石龟鸣,疑言摄生理。上传赤乌年,中有槲衣子。悠然乘鹤去,但见白云起。后来神霄官,复此聘高士。惜哉蓬莱舟,飘落瀚海涘。”将“灵芝圣山”凤凰山与槲衣子、吴应能真人的种芝事迹联系在了一起。元末,诗人周砥赞美龙泉灵芝写下《食茯苓粥》:“时忆紫芝歌旧曲,尚寻黄独制颓龄,今晨暂缀青精饭,与洁方坛吟玉经。” ■明代 明代龙泉籍诗人李溥在《灵芝》一诗中写道:“甲申儿报芝产圃,乙酉先茔又产芝,叠缘重台如甲字,三柯一本与川宜。红黄莹夺金蟾色,祥瑞符同彩凤仪,明岁愿生槐树也,婆娑花叶荫轩墀。”甲申“芝生圃”,乙酉“又产芝”,生动呈现了龙泉灵芝文化在明代的繁荣景象。李溥,龙泉人,字天泽,号雪松,贡生,著有《易学逢原》《心统》《经纶大本》,与叶溥合撰《龙泉县志》。 ■清代 在龙泉各地留存至今的清代寺庙、民宅古建筑中,可见各种赞美灵芝的楹联:“灵草碧花仙子宅,暖风晴旭野人家。”“灵草堆承天上露,玉毫不治世间尘。”“梅香花馥琴心远,灵芝春深鹤梦闲。”

标签:

猜你喜欢

菌类文化 蘑菇素吃也诱人
成都不靠山不临海,完全是地道的内陆城市。但成都人对于山珍海味的喜爱不亚于那些依山傍海的居民。每年采购年货的内容不是干墨鱼、海参就是鸡枞、牛肝菌等山珍。没有...
菌类文化 蘑菇的故事
清早期,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向盛京(今沈阳)进贡各种蘑菇,当时写作“蘑菰,种类不一,有黄者青者,又有冻青、羊肚、蒿子、鸡腿、银盘、粉子、麅子腚等名,岁采厚而佳...
菌类文化 蘑菇的回忆
入秋有半个月了,没想到还能发现夏日的留存。 晚上出去散步,在微黄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蘑菇。 它瘦瘦的,小小的,一看就知道是晚出生的孩子,总给人营养不良的感...
菌类文化 蘑菇的功效和作用
一、美肤功效 1、抗氧化性 菇类食物对皮肤的最大功效在于它的抗氧化性,同时还能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对于敏感肌肤抵御外界刺激有很好的作用。 它能帮助肌肤舒...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