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旺来菌类资讯网
首页 > 菌类文化 > 庆元县如何成为公认的世界香菇之源

庆元县如何成为公认的世界香菇之源

在浙江省庆元县,香菇产业曾是支柱型产业,但是后因封建势力盘剥、官商打压以及其他产业的兴起,到末年,“庆元香菇”几近凋蔽。解放后,为了迅速恢复和促进香菇经济发展,庆元县采取了各种措施,如1952年建立“庆元县菇民协会”。但随后而来的“左倾”、批判“重菇轻农”思想、人民公社运动和运动等,都使当地的香菇产业受到打压,以致无人敢上山制菇。1978年,全县香菇产量只有43担,而供本县收购的仅有62公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庆元县委拔乱反正,重新扶持香菇产业。随后1989年,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张树庭,经过实地考察与多方论证,确认了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发祥地,并亲笔题词“香菇之源”。2013年,吴三公被追认香菇始祖,庆元从此每年开展香菇始祖吴三公祭祀活动。如今,庆元县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香菇之源”。
相传吴三公常入深山密林狩猎和采集野生菌蕈,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发现伐倒的阔叶木表皮被砍伤后,伤处常长出香菇,砍多处蕈多如鳞,砍少处蕈少,无砍处则无蕈,由此总结出人工栽培香菇的“砍花法”。吴三公还曾因树木不出菇而以斧猛敲,惊动了菌丝的萌发,菇出如涌,于此发现了后世菇民不传之秘“惊蕈术”。

吴三公在长期广泛的探究中总结出了场地选择、菇木种类、剁花、遮衣、倡花、惊樯、烘烤等一整套科学的人工栽培、管理和加工方法,成为了菇农生产香菇的主要方法,提高了香菇生产效率,并为后世所传承,800年来造福无数菇农。古代菇民感念他的功德,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在后广盖竹村兴建起“灵显庙”,并祀奉吴三公为“菇神”。
  
吴三公祠 图源:庆元香菇宣传片
但庆元县当地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技艺,不断寻求更加高效经济的栽培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庆元香菇”历经了“段木纯菌丝接种法”、“代料栽培法”和“高棚层架栽培花菇法”三次重大技术变革,为当地食用菌种植产业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撑,增强了当地菇农的信心。1979年,庆元县成立食用菌科研中心,开展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1988年,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在吴克甸的带领下,育成中低温型迟熟香菇品种“241-4”,吴克甸还攻克了灰树花栽培难题。同时当地还形成了包括冬春季低温期接种、刺孔增氧、袋内转色、秋冬季出菇、温差催蕾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庆元香菇栽培模式”。庆元菇民走遍全国,清康熙《庆元县志》也有记载:“庆邑之民,以制蕈为业。老者在家,壮者居外,川、陕、云、贵无所不历”。香菇种植技术由此也被带往全国各地,随着庆元菇民的足迹而传承发扬。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菌类文化 食用菌达人王军...
近日,河北吴桥县桑园镇南街村康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一朵朵金耳菌长势喜人。 合作社负责人王军大专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行业,三年前,开始种植食用菌。他...
菌类文化 陕西宝鸡市食用...
近年来,陕西宝鸡市抢抓全省“3+X”工程发展机遇,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宝鸡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菌类文化 陈梁城做全球食...
名片 陈梁城,施尔丰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区研发总监。长期从事食用菌 菌种 繁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曾创办食用菌工厂化 农场,并创建研发团队进行食...
菌类文化 研究发现蘑菇中...
麦角硫因(EGT)主要存在于蘑菇、动物组织和某些谷物中,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性,无法自行产生,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生理需求。 华中农业...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