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旺来菌类资讯网
首页 > 菌类资讯 > 餐桌上的金耳竟然是个新物种昆明植物所在食用菌资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餐桌上的金耳竟然是个新物种昆明植物所在食用菌资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金耳是一种外表金、肉质而富有弹性的真菌,具有食用、药用及美容等多种价值,是近年市场上越来越常见的食用菌

金耳及其近缘物种看上去非常相似,并不容易区分。过去,多个外表的物种都曾被称为金耳,如橙黄银耳(Tremella mesenterica)曾长期被认为是可食用的金耳。但事实上,橙黄银耳(图1)干后强烈收缩,食用价值并不大。金耳也曾定名为Tremella aurantiaSchwein.,但该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加拿大银耳研究专家R. J. Bandoni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臧穆研究员,以袁明生先生(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自四川高山栎上的标本作为模式,建立了一个新种,即黄白银耳(Tremella aurantialba)。三十余年来,Tremella aurantialbaBandoni M. Zang或Naematelia aurantialba(Bandoni M. Zang) Millanes Wedin便成了金耳的“官方名称”或“身份证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正在利用生命条形码技术,努力实现物种的精准鉴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真菌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团队,从形态特征出发,研究了国内外有关标本,利用浅层基因组测序技术,对40年前采集的黄白银耳的模式标本(HKAS 19954)开展了DNA测序。将DNA测序结果与其他一些标本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黄白银耳确实应该隶属于金耳属(Naematelia)中,“黄白银耳”应该改称为“黄白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还发现在中国西南地区金耳属至少有4个物种(图2)。各个物种不但在形态特征和DNA序列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生态分布范围和海拔高低上也有差异。如黄白金耳分布于海拔3000 m以上的山区,担子和担孢子都较大,而金耳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海拔1800―2600 m的地区,担子和担孢子都较小。据此,除明晰了黄白金耳的物种概念,还发表了中华金耳(Naematelia sinensis)、疣凸金耳(N. nodulosa)和梗金耳(N. pedicellata)等3个新种,其中中华金耳(图3)是市场上常见的食用菌,简称“金耳”。该研究为金耳提供了形态、分子和生态证据相互关联的“身份证”,为今后基于基因组、基因工程、航天育种等手段挖掘和利用该种的遗传资源提供了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202205)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项目(202305AB350004)的资助。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Fungi上,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唐金艳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其导师杨祝良研究员。

图1橙黄银耳(Tremella mesenterica)的野生个体

图2金耳属(Naematelia)的分子系统发育树,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的物种用彩色表示。

图3中华金耳(Naematelia sinensis)的栽培个体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猜你喜欢

菌类资讯 探秘食用菌湘北...
12月3日,2024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轮值主场活动——“探秘食用菌·健康新‘食’尚”之食用菌科普活动在岳阳市君山区举行。活动由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湖南省科...
菌类资讯 恒胜食用菌合作...
河南息县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搭建了几十个大棚,主要生产香菇菌棒,现已建设成生产车间、展示厅,并购置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具备工厂化生...
菌类资讯 总投资约559...
贵州省安龙县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一期)自今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该项目位于贵州省安龙县龙城大道旁,项目总投资约5.59亿元,占地面积3...
菌类资讯 徐州丰县凤城街...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徐州丰县凤城街道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开辟出了一条以食用菌 产业为主导的特色致富路,朵朵小菌菇撑...

强力推荐